浙江大學新研究:發(fā)現(xiàn)非小細胞肺癌潛在治療策略
1月5日,浙江大學楊波、何俏軍、朱虹共同通訊在期刊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》上在線發(fā)表題為“Josephin domain containing 2 (JOSD2) promotes lung cancer by inhibiting LKB1 (Liver kinase B1) activity”的研究論文,研究結果證明了JOSD2作為致癌基因在體外和體內促進NSCLC生長中的作用。研究不僅確定了JOSD2是NSCLC中通過LKB1去泛素化抑制LKB1激酶活性的重要腫瘤促進因子,而且還提供了一種潛在的治療策略,即用抑制劑靶向JOSD2來治療NSCLC患者。
研究背景
非小細胞肺癌(NSCLC)約占肺癌的85%,是全球癌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。如EGFR,ALK和MET抑制劑等激酶靶向治療常用于治療NSCLC患者。然而,只有約30%的NSCLC患者攜帶這些激酶的活化突變,因此對這些治療具有反應性。因此,為了開發(fā)更有效的治療方法,對NSCLC的腫瘤發(fā)生機制需要進一步了解。
去泛素化酶(DUBs)作為潛在的治療靶點,引起了廣泛關注。去泛素化酶是一類具有明確定義催化位點的多樣化酶,在癌癥中經常過度活化。然而,去泛素化酶促進NSCLC腫瘤發(fā)生的作用機制尚不清楚,這阻礙了發(fā)現(xiàn)NSCLC治療的去泛素化酶抑制劑。因此,有必要對在NSCLC中具有重要致癌作用的去泛素化酶進行深入研究,并進一步闡明它們的腫瘤發(fā)生機制。
JOSD2屬于Machado-Josephin結構域含有蛋白酶(MJD)亞家族的去泛素化酶(DUBs),與其他三種半胱氨酸蛋白酶,Ataxin-3,Ataxin-3L和JOSD1一起,它們共享一個通用的催化Josephin結構域。然而,目前對JOSD2在肺癌中的生物學功能和潛在機制的理解仍然很有限。
研究發(fā)現(xiàn)
在這項研究中,研究人員通過癌癥基因組圖譜(TCGA)數(shù)據(jù)庫對97個DUBs在NSCLC患者存活可能性中的貢獻進行了全面分析,并發(fā)現(xiàn)JOSD2作為LKB1的去泛素化酶起作用。進一步的結果表明,JOSD2介導的去除LKB1賴氨酸殘基191、269和423上的K6連接多泛素化導致了NSCLC中LKB1-STRAD-MO25復合物完整性的破壞和LKB1激酶活性的抑制。此外,通過RNA干擾或藥物抑制劑顯著抑制了體外和體內NSCLC的生長。
JOSD2通過調控LKB1促進非小細胞肺癌(NSCLC)的生長
研究結果
綜上所述,研究結果證明了JOSD2作為致癌基因在體外和體內促進NSCLC生長中的作用。研究不僅確定了JOSD2是NSCLC中通過LKB1去泛素化抑制LKB1激酶活性的重要腫瘤促進因子,而且還提供了一種潛在的治療策略,即用抑制劑靶向JOSD2來治療NSCLC患者。
聲明: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,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,或侵犯您的版權,請聯(lián)系我們,我們將在及時修改或刪除內容,聯(lián)系郵箱:marketing@360worldcare.com